教會歷史

1986-1988  在1986年,比華利山社區內的一間英語教會,「比華利山浸信會」 (Beverly Hills Baptist Church) 的領袖看見華人移民在區內增加。他們從神得着異象,要將福音傳給這些 人。 在1987年的下半年,他們得到「中央浸信會」 (Central Baptist Church) 的幫助,派出能說廣 東話的佈道隊,往區內華人的家拍門,向這些人傳福音,邀請他們參與教會聚會,並在英文祟 拜中加插廣東話翻譯。在10月,這間教會聘請蔡志明傳道推展中文事工,開設查經班,並設立 英文班和中文班,以幫助華人投入教會。在1988年尾,每週參與主日祟拜華人的人數增至20至 30人。

1989  1月,在 Rev. Jim Thrope 的帶領下,教會開展中文 (廣東話) 崇拜,由蔡志明傳道統籌 。蔡傳道於11月離開教會參與餐福事工,張榮勝牧師在12月1日從香港來到,接任為中文事工 牧者 。張牧師帶領中文事工組,專注向中學生和大學生傳福音,中文崇拜的人數有極大的增 長 。(註:「比華利山浸信會」後來改名為「景士高比華利山浸信會」 [Kingsgrove Beverly Hills Baptist Church]) 。

1994 在年頭,當中文崇拜的人數增至130人,教會在 Blakehurst 植堂,分堂定名爲「伯利 林華人浸信會 」 (Blakehurst Chinese Baptist Church),開始時約有30人。在7月,這分堂遷到 Hurstville,改名為「樂事圍華人浸信會」(Hurstville Chinese Baptist Church) ,開始有很大的增長 ,於是在10月脫離母會成為一自立教會。張牧師於10月選擇轉往「樂事圍華人浸信會」事奉 。由於沒有牧者,「景士高比華利山浸信會」的中文堂領袖求助於當時由香港來澳洲進修的 蔡蔭強牧師。蔡牧師於11月加入教會成為部份時間牧者。他盡心盡力牧養會眾,幫助教會渡 過這段困難的時刻。在他的努力下,急跌的崇拜人數回升至130人。

1995  由於當時英文堂和中文堂的各自發展方向和步伐都不同,為了減少行政上和運作上 的困難,兩個堂經磋商後,決定分為兩間獨立教會。中文堂於11月自立成為「比華利山華人 浸信會」 (Beverly Hills Chinese Baptist Church)。教會的自立禮在1996年2月18日舉行。

1996  蔡蔭強牧師事奉至2月尾功成身退。教會從香港聘請高達成牧師接任。高牧師於4月 成為教會的全時間牧者。他推動傳福音工作、牧養會眾和探訪未信主的朋友。

1997  由於現有的堂址不足供應兩間教會的發展,在6月教會通過成立發展基金,主要目標 是開拓福音工場、植堂或遷堂。

1998  在3月和4月舉行了兩次教會未來五年的發展會議,釐定教會的發展方向,就是開展 擴堂計劃和發展青少年英語事工,並於7月開始收取擴堂奉獻。

1999年  高牧師因志願修讀博士學位而辭職,於4月尾離任。教會聘請剛從 Morling College 畢 業的陳永昌傳道接任牧者,並邀請陳楚雲師母為義務傳道。他們於2月加入教會。

2000年  陳傳道和陳師母積極推動個人佈道訓練,在1月開辦三福佈道訓練,在2月開辦八課 栽培員訓練,鼓勵會眾參與傳福音,接受裝備作主的門徒,使會眾的靈命得以大大的提升。 在 2月教會租借附近商鋪作青少年英語查經和崇拜之用。在6月教會決定聘請英語牧者發展英 語事工。

2001年  由於會眾對植堂和遷堂有不同意見,教會於4月的會員大會確定建堂事工的目標是遷 堂, 因為聚會的地方是租借的,很多事工都不能順利推展,教會必須購買自置的堂址,才能 達到教會發展的長遠目標。陳永昌傳道於10月28日被教會按立為牧師。

2002年  在6月的會員大會中,85%的會眾贊成購買 Tempe Greek Free Church 的堂址。起初, 對於是否購買這個堂址,教會領袖和會眾都有很大的分歧,但在投票的一刻,神的靈感動領 袖和會眾同心決定購買這堂址。然而,神的作為奇妙,在簽署購買合約的前一天,神讓教會知 道附近有一間更大、更便宜、更適合我們的堂址出售。結果,在7月的會員大會中,98%的會 眾通過購買這堂址,這就是我們今天使用的地方。我們於10月28日遷往新堂址,在11月3日開 始第一堂崇拜,在12月1日舉行獻堂禮。

2003年  Megan du Toit 傳道於1月加入教會成為英語事工部份時間牧者。為了改善教會事工的 質素,教會在7月參與「自然 教會增長」調查。為了拓展外展事工,教會於8月14日開辦小樹 熊遊戲組,供5歲及以下的兒童參加。

2004年  為了培訓領袖,教會於2月開辦門訓課程。在8月1日, Megan du Toit 被她的母會按立 為牧師。

2005年  由於教會地方不足,教會於4月租用比華利山的 Scout Hall 作為英語查經之用。在5月 的會員大會,教會通過接納 Megan du Toit 為按立牧師。為了能有效地處理突發的事情和緊急 維修工程,教會於 11月成立了行政組 (Church Management Team) 。自1999年起,祟拜人數每年 遞增。在2005年,中文和英文祟拜人數平均每週為207人。

2006年  陳永昌牧師和陳楚雲義務傳道因私人理由辭職,他們事奉至二月尾。教會於2月成立 聘牧委員會,為教會聘請牧者。在5月開辦普通話班,目的是培訓會眾能以國語向區內說國語 的人傳福音。聘牧委員會於6月和7月舉行兩次研討會,為教會各部事工的需要和將要聘請的牧者所具備的恩賜和才能,完成一個報告:「教會反映報告」(Church Reflection Report)。在8月 ,教會邀請黃得恩牧師為臨時牧者,帶領中文事工。在2006年,中文和英文祟拜人數平均每 週為195人。

2007年  黃得恩牧師於4月因身體不適辭任臨時牧者。在4月的退修會中,講員的一個主要信 息,是要向海外說國語的華人傳福音,在結尾的分享會中,有會友提議教會要盡快成立一個 國語團契。黃以路傳道於5月加入教會成為英文事工牧者。 Megan du Toit 牧師剛產下第二個孩 子,仍留任部份時間牧者。謝健新傳道亦於7月加入成為中文事工牧者。為了尋求教會的異象 和長遠的發展方向,教會於5月成立了「教會發展委員會」(Church Development Committee) 。 在11月,教會成立了宣教基金,以支持宣教士、宣教機構和教會的短宣活動。

2008年  教會發展委員會的一個重要任務,是為教會尋找異象和發展方向,「使命宣言」和 「異象宣言」分別在2008年7月和2009年6月完成。在2008年下半年,教會發展委員會察覺不 斷有說國語的人來到我們當中,我們相信這是神要教會開展國語事工的記號,於是國語查經 班在12月14日正式開始。

2009年  以我們教會名義的第一隊短宣隊在1月8日踏上征途,他們前往中國的河源、新豐和 韶關宣教。經過不斷的禱告,神為我們預備了一個辦公室,我們租用作為英語主日學之用。 謝健新傳道於3月7日被教會按立為牧師。按浸聯會的要求,安全教會措施 (Safe Church Policy) 於5月完成並付諸實行。經過長期的預備,國語事工組終於成立,第一次會議在7月19日舉行 ,第一次國語團契亦於10月3日舉行。

2010年  在 5月,教會聘請了一位部份時間幹事,以前都是由會眾義務擔任的。在9月30日至 10月18日,教會第二次短宣,前往西非迦納宣教。經過不住的禱告,長期以來地方不足的問 題終於得到解決,神為我們預備一間小學以拓展教會事工。在11月21日,英文崇拜和主日學第一次在「比華利山公立學校」舉行。在 2010年,中文和英文祟拜人數平均每週為245人。

2011年  神帶領我們在5月1日開始第一堂國語崇拜。在11月12至23日,教會第三次短宣,是 次前往台中宣教。由5月至11月,參與廣東話、國語和英語的祟拜人數平均每週為301人。

2012年  謝天妮傳道於5月出任中文事工牧者,主要負責國語堂的發展。

2013年  Megan du Toit 牧師於5月8日離任,加入 Gordon Baptist Church。

2014年  謝天妮傳道於9月1日離任.

2016年  于建忠牧師於8月成為本會主任牧師.

2017年  李瑞暢牧師於7月加入成為國語堂牧師.

Comments are closed